
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之一,CPI也是貨幣政策關注的重要變量。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對內是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樣需要關注物價水平。2019年,央行多次強調,當前中國並不存在持續通脹或者是通縮的基礎。接下來,貨幣政策要繼續保持穩健,使得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1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4.5%,低於市場預期。從2019年全年看,CPI同比上漲2.9%,順利實現了2019年初確定的『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預期目標。數據公布後,市場上有關CPI走昇的預期明顯降溫。
多家機構預計,2020年,豬肉市場供應有望逐步恢復和穩定,隨著生豬價格下行,CPI同比漲幅也有望穩步回落,物價不存在全面上漲的基礎。
此後,市場上擔懮貨幣政策的情緒也明顯緩解。2019年,CPI走高時,不少人曾擔心貨幣政策會受到影響,甚至有人說這會『掣肘』貨幣政策。
那麼,貨幣政策與CPI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
對普通人來說,CPI是觀察生活成本的指標,但對於一國而言,CPI更是觀察宏觀經濟的重要窗口,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之一,CPI也是貨幣政策關注的重要變量。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對內是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樣需要關注物價水平。
一般來說,當經濟增長較快、通脹有大幅上行的趨勢,貨幣政策應該收縮,避免物價出現全面、大幅的上漲。反之,通脹疲軟,則應放寬貨幣政策。目前,全球多個央行都把盯住通貨膨脹目標作為貨幣政策的錨,用於引導社會公眾的預期。比如,因為通脹數據持續低於2%的政策目標,美聯儲、歐央行在2019年均邁開了貨幣再寬松的步伐,寄希望於通過降息等手段刺激經濟,讓通脹重返政策目標。
因此,2019年國內CPI出現上漲後,市場普遍擔心,這會對貨幣政策形成掣肘。
在談到通脹目標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曾指出,正確的做法是,各國中央銀行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通脹目標,從1%到4%可能都是合理的選擇區間。比如,發達國家和人口老齡化經濟體最優的通脹目標可能是1%或1.5%,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年輕化經濟體可選擇3%或4%,有些持續高通脹的經濟體還可以把通脹目標定得更高一些,比如超過4%。貨幣政策(比如對通脹目標的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和引導社會公眾的預期,但前提是這種引導離經濟基本面所決定的趨勢不遠,這樣的貨幣政策纔是符合實際和有效的。
2019年,央行多次強調,當前中國並不存在持續通脹或者是通縮的基礎。
從CPI上行的背景看,CPI漲幅上昇主要受肉類食品影響,是典型的部分食品導致物價出現結構性上漲。而且,從未來一段時間看,市場普遍預計2020年下半年後,翹尾因素對PPI的影響將小於2019年並將更加穩定,CPI受食品價格上漲的衝擊將逐步消退,兩者間的差距有望趨於收窄。
2020年新年伊始,央行0.5個百分點的降准也打破了所謂的貨幣政策『掣肘論』。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央行釋放了8000億元長期資金,這將有利於帶動實體經濟實際貸款利率下行,減輕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負擔。
在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下降之後,降准也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會走向另一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為我國的貨幣政策定調——我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在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貨幣政策要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政策過緊,會加劇總需求收縮和經濟下行;政策過松,又可能固化結構扭曲,推高債務並積累風險。因此,要保持貨幣條件與潛在產出和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從內部來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是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從全球范圍來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是我國經濟的『亮點』之一。正如易綱所說,未來幾年,還能夠繼續保持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和市場所羡慕的地方。
目前,我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仍然實行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利率仍保持在2.5%之上。相比之下,2019年美聯儲結束加息,並進入降息周期。2019年7月份以來,美聯儲已經降息3次共75個基點;歐央行也於去年9月份開始降息並重啟了資產購買計劃;更有部分國家,如日本、瑞士等國已經深陷負利率政策之中,非常規貨幣政策被迫『常態化』。
然而,『大水漫灌』式的非常規政策效果仍存在爭議。從目前的國際實踐來看,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大規模的貨幣刺激可能在短期內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從中長期來看,反而會帶來諸多『後遺癥』,影響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讓危機的調整過程更長。正因如此,易綱指出,應盡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1月12日,在經濟日報社舉辦的『2020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談到貨幣政策時,再度明確了貨幣政策的穩健取向。
接下來,貨幣政策要繼續保持穩健,使得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的形勢下,也要綜合考慮經濟增長、通脹預期、宏觀杠杆率和匯率的穩定。著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薄弱環節,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