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財經頻道  >  財經315
搜 索
交通建設讓深山村寨百姓『致富夢』變成現實
2021-10-27 10:12:15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深秋清晨的川西高原,寒意逼人,已過天命之年的藏族大叔真尕卻已忙碌許久。一大早,他便騎了40分鍾摩托車,沿著海拔4000米的『尚藍天路』,趕到離家15公裡外的拉壤卡山挖起了蟲草。而在幾年前,同樣的距離來回卻需要兩三天,若是趕著?牛,還得多繞30多裡山路。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美興鎮大壩村公路。交通運輸部供圖

  這方土地,曾被稱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雪山草地無言,默默注視著千百年來滄海桑田,近年來,它們更是見證了這裡誕生的最偉大的奇跡。

  位於川西高原的四川藏區,曾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戰中,交通運輸部把定點幫扶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黑水縣、壤塘縣及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擺到工作突出位置,積極推動當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相關產業發展。

  如今,小金、黑水、壤塘、色達4縣不僅早已脫貧摘帽,而且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縣城均有2條以上三級公路通道對外連接。

  通村路通向百姓心間『致富夢』變成現實

  十月的小金縣,從鄉村到縣城,盡管天氣漸冷,但仍是一幅熱火朝天、活力四射的美麗景象。而曾經的小金縣,是貧困村數量居阿壩第一、貧困人口數量居阿壩第二的重度貧困縣。『十三五』期間,在交通運輸部的對口幫扶下,小金縣公路建設由普及向提高發展,由數量向質量發展,一條條『經濟路』『富民路』平地而起,一個個『致富夢』『振興夢』變成現實。

  小金縣達維鎮木爾寨旅游路。交通運輸部供圖

  在小金縣達維鎮石鼓村木爾寨溝,五光十色的山水畫中,牛羊漫步在草坪上,美麗的景象被譽為『畫家打翻了調色盤』。在這美景之中,一條長約12.8公裡的通村路沿河貫穿整條溝,70歲的老村長楊天河時不時便走路進溝,眉眼間透露著喜悅。

  楊天河回憶,以前的木爾寨溝盡是沿河搭橋,最多時甚至搭了8道木橋,出行是木爾寨人的最大難題。『送孩子到鎮上去讀書都要走3個小時的路,貨物用馬背牛馱,耗時間還危險。』

  2020年,隨著這條12.8公裡的通村路的建設完工,木爾寨人祖祖輩輩出行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現在,村民們的養殖業、種植業也日漸紅火。下一步,木爾寨人還打算把溝裡面的生態資源利用起來,發展生態觀光旅游業。

  據了解,2018—2020年,交通運輸部定點扶貧小金縣項目建設工程共18個子項目,分布於該縣崇德、達維、美興、汗牛等多個鄉鎮,共建設1個養護中心和12座橋梁,建設公路約65公裡。

  一條條路就像一個個夢想,延伸在小金縣的土地上,也延伸進小金縣人民的心中。

  一條路帶動一個產業深山村寨實現行得通、走得暢

  『熱拉村過去山高路險,交通條件落後,村民思想觀念閉塞。如今,通村道路、入戶道路修到了咱老百姓家門口,生產便道修到地邊上,上縣城、買農資、賣農產品都方便,不再像過去那樣前怕狼後怕虎,有了想法就大膽乾。』談到近年來熱拉村發生的變化,黑水縣熱拉村村民俄木初顯得十分激動。

  黑水縣沙石多鎮羊茸村老寨藏路。交通運輸部供圖

  俄木初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藏族女孩,從小就有乾勁。2017年,得知村內?牛肉、藏香豬肉、鳳尾雞肉等特色農產品滯銷後,她主動聯系村兩委會匯報了自己想創辦農產品銷售平臺的想法。

  不久,在交通運輸部幫扶支持下,俄木初成立了冰山小丫頭公司,集中村內優勢力量銷售農產品。2020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06萬元,為貧困群眾提供臨時就業崗位52個,累計支出務工費用16萬元。在公司良好運營業績鼓舞下,熱拉村村民充分感受到了公路建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紛紛主動投入產業發展中。

  俄木初是邁向新生活黑水人的代表,在交通運輸部定點幫扶下,黑水縣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圍繞『暢出口、強骨架、織網絡』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和功能,深山村寨實現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

  黑水縣西爾鎮布多村路。交通運輸部供圖

  借力『四好農村路』建設,黑水縣結合特色產業、民俗風情、紅色文化、冰川彩林等資源,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游業、綠色循環工業、現代服務業,沿路村莊走出『公路+旅游』『公路+扶貧』『公路+電商』等致富路子,全縣成功打造7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培育民宿達標戶157戶,帶動直接就業超過800餘人、間接就業2000餘人,輻射30餘個村寨。

  路網逐步完善 『行路難縣』變『交通暢通縣』

  壤塘縣是阿壩州最偏僻閉塞、貧窮落後的國家級重點貧困縣,2009年之前全縣貧困發生率達26.6%,是阿壩州乃至四川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艱中之艱』。

  壤塘縣上杜柯至南木達公路。交通運輸部供圖

  在壤塘縣,由317國道轉入蜿蜒的村道,再驅車10餘公裡,就來到了吾依鄉西西村。在西西村,石木結構的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一盞盞路燈順路蜿蜒,村裡幼兒園、文化院壩應有盡有。

  難以想象,在沒有公路的過去,村民從森林中到城市裡,要耗費多少時間與精力。再加上西西村之前是純牧村,村民們常年在外游牧,沒有路的年代,村民之苦可想而知。

  據了解,交通運輸部自2009年開始定點幫扶壤塘縣,攜手當地乾部群眾攻堅克難,決戰交通天塹、決勝脫貧攻堅。10多年來,交通運輸部在壤塘縣累計投入資金9.54億元,實施項目57個,建成三級綜合客運站1個、乾線公路4條。2016年底,壤塘縣提前實現了全縣12個鄉鎮通瀝青路、6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標。

  離西西村不遠的吾依鄉修卡村是川藏山區『九溝十八寨』的典型代表。11條如絲帶般的村道蜿蜒在山梁上,連通了修卡村的『九溝十八寨』,隨著路通,電也通了、水也入戶了、網絡也通了、產業興了,修卡村群眾生活富起來了。

  如今,壤塘縣路網逐步完善,公路等級明顯提昇,交通瓶頸制約問題有效解決,已由『行路難縣』變為『交通暢通縣』,順利完成了38個貧困村退出、1788戶8497人貧困人口脫貧的階段性任務。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鄉村振興再出發

  在色達縣,會騎馬的人很多,來色達騎馬的人也越來越多,『騎馬游』也逐漸成為色達的特色旅游項目。在『騎馬游』的背後,也透露出色達縣長時間『無路無車、只能騎馬』的困境。

  地處川青兩省交界地區的色達縣,山大溝深,環境閉塞,全縣平均海拔4127米,年平均氣溫0.8攝氏度,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65%。

  色達縣是我國18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是12個國家規定的六類艱苦邊遠地區之一,也是甘孜州純牧業縣之一。被外界譽為『世外桃源』的色達縣,一度因道路不通而長時間維持『名聲在外卻無法很好轉換為旅游地』的窘況。

  隨著農村公路路網不斷加密,色達縣由兩省、三州毗鄰地區的『交通難縣』正向『交通樞紐』轉變。交通運輸部供圖

  2015年,交通運輸部開始定點扶貧色達縣,幾年間,色達縣實現了從川青交界『路網末梢』到區域重要『交通節點』的巨大轉變,為實現『脫貧奔小康』『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2月,色達縣如期退出貧困縣序列。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此外,色達縣還被納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給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支持。

  扶上馬,再送一程。交通運輸部積極響應黨中央『四不摘』政策要求,積極做好新時期定點幫扶色達縣工作,助力色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第四結對幫扶工作組成員單位通過消費幫扶累計購買藏香皂、?牛肉制品、冷鮮?牛肉等色達特色農牧產品100餘萬元。同時,積極開展愛心幫扶,先後為當地小學捐贈學習用品、教學用具等20餘萬元。

  重整行裝再出發,奮步踏上新征程。脫貧摘帽只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如今的小金、黑水、壤塘、色達4縣,又踏上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責任編輯:高宏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