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財經頻道  >  新編心作
搜 索
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2019-03-01 09:27: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基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王曉明 劉昌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為2019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豐富,涵蓋范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征,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昇級。

  2019年,在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六穩』的總基調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將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新型基礎設施內涵更豐富

  第一,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

  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隨著物聯網推動的萬物互聯,全球范圍的網絡連接終端數 量大幅增加,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相融合,生成的數據呈現指數型增長,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橕的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 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數字強國的戰略目標,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化應用為標志的數字經濟,需要一套完整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作為支橕。2019 年,是我國5G商業化推廣的元年,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力助推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第二,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價值所在。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我國傳統產業面臨著轉型昇級的迫切需求。而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為我國傳統產業的轉型昇級提供有力支橕。

  例如,我國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的發展需要工業互聯網的支橕;我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需要能源互聯網、車聯網和智能化 交通基礎設施的支橕;我國水、電、氣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需要城市物聯網的支橕;我國智慧農業的建設需要農業物聯網的支橕。與此同時, 我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正在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統產業的轉型提供技術賦能。

  第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國家發改委在2019年的工作重點中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提出加強城鄉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 設。目前,我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為發揮投資的最大效能,在處理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關系的時候,應該既將二者視為存量和增量 的關系,同時也應注意到二者的融合和改造提昇關系。

  例如,5G的建設盡可能共用4G的鐵塔、光纜、電源、配套等設施;已經建成的高速公路網絡利用5G和數字化技術改造成『超級高速公路』;在已經 建成的能源骨乾網絡基礎上,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分布式和智能化的能源系統昇級;對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讓傳統公共設施在保留自身功能的基礎 上,實現空間、網絡和數字資源共享,完成基於數字化平臺上的資源和功能整合。

  助推我國經濟轉型昇級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我國新時期經濟發展建設中具有新的使命和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推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新基礎。

  數字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相應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作為基礎和保障。縱觀全球經濟發展歷史,已經完成的三次工業革命都是以相應時代的『新型』基礎設 施建設為標志和必要條件。例如,由蒸汽機推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鐵路和運河建設為標志和必要條件的;由內燃機和電力驅動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高速公 路、電網建設為標志和必要條件的;由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推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互聯網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為標志和必要條件的。在全球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的初始階段,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正在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和投資布局的戰略高地。我國第一次作為原發性國家,與發達國家一起站到 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的同一起跑線上,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能發揮我國在頂層設計和集中建設方面的制度優勢,又完全符合國際經濟發展潮流下的 國際貿易規則,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其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新動能。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的土地、資源要素投入,可以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人纔和知識等高級要素的投入,為我國戰略性新興 產業、現代服務業提供需求載體,為我國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轉型提供動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的投資運營模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將更 加廣闊,不同領域的基礎設施交叉融合度更高,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主體更多,支橕的業態更豐富,對投資和運營模式創新的要求也更高。例如,5G的建設一方 面需要無線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進,另一方面也需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等主要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支橕,在以5G為重點的新 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傳統投資、建設、運營主體的邊界發生改變,新型的投資和運營模式應運而生。新型基礎設施對應的產業生態系統更加豐富,也為創新型企 業和民營企業的進入和參與建設創造了更大的空間。新型基礎設施的管理涉及市政、交通、安全、環境、信息化等多個部門,管理創新主要體現在基於數字化平臺的 集成管理,將對政府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模式帶來改變。

  再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助於改善我國投資結構。

  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進入或越過峰值,投資建設的邊際收益已經趨於遞減,以『鐵公機』為代表的傳統基礎 設施建設雖然短期內仍然能夠起到一定擴大內需作用,但對我國的經濟結構優化作用已經有限,同時還會帶來一定的債務和金融風險。在全球范圍內,數字經濟發展 已經取得廣泛共識的背景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為數字經濟的增長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基於邊際收益遞增的新一輪增長,對我國經濟的結構優化效應和投 資帶動效應都是非常顯著的。例如,新型基礎建設不但能夠加快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橕新型 服務業和新經濟,同時拉動強基工程(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和新技術)和新四基(自動控制和感知硬件、工業軟件、產業互聯網、雲平臺)的發展。

  推進『新基建』需加強政策保障

  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國家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的保障。

  一是制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戰略和重點規劃。

  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交通、能源、住建、工信等相關職能部門制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指導意見,對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方向性指 引;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入我國『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並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從頂層設計上,綜合部門和產業之間的關系,為我國數字化經濟轉型打好基 礎;要在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領域進行布局,帶動區域經濟和產業轉型發展。

  二是研究制定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政策。

  建議由相關研究機構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進行系統性、規律性研究,為制定國家戰略和規劃提供研究支持,為相關項目的立項、評估提供 決策參考。建議在我國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體系(包括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同時研究建立與新型基礎 設施相關的評價、考核體系。

  三是創新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投融資及運營管理模式。

  理順政府、企業在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方面的關系探索創新科學的投融資及管理運營模式。在保障基礎設施運營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基礎上,探 索建立政府和企業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緊密合作的基於數字化平臺的集成管理模式。在投資、建設、運營方面加強國際合作,向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開放更多的參 與空間。

責任編輯:高宏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